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54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931篇
海洋学   20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武亚军  杨建波  张孟喜 《岩土力学》2013,34(8):2129-2135
考虑加载方式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4组相同性质的泥浆试样(含水率为100%)分别采用不同的加载方式,即-80 kPa、-60 kPa→80 kPa、-40 kPa→-80 kPa、-20 kPa→-80 kPa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对试样的出水量、沉降量和侧向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并对处理后土体的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真空加载方式对吹填流泥的固结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初始真空荷载为-20 kPa时所得到的土体沉降量最大、强度最高,始终保持-80 kPa荷载情况下所得到的土体沉降量最小、强度最低;(3)从塑性指数的分布特征来看,土颗粒随着土中水的排出发生移动,初始真空荷载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部分土颗粒会聚积在排水板周围而导致土体渗透性能的降低,严重时会影响土体的后续固结。建议在流泥淤泥的真空固结过程中采用低初始荷载方式进行加载。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满足深层岩心钻探的需要,在分析了目前市场上现有同类泥浆泵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泥浆泵主要应解决的问题;介绍了NBB-390~52/11~8型变量泥浆泵的主要组成部分、特点、技术参数以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993.
CY-1钻孔是河北沧县盐矿深部勘探的第一钻,在钻探施工中,泥浆护壁是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工区施工条件采用了分段泥浆转换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质量。实践表明,该钻孔泥浆护壁方法技术路线可行,实现了顺利取心,为沧州地区深部盐矿勘探积累了经验。详细介绍了该孔盐水泥浆护壁技术。  相似文献   
994.
岩土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含水量高,脱水性差,因此如何提高废泥浆的脱水量至关重要。试验中通过对废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以改变废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废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废泥浆的脱水性能。对不同种类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絮凝材料的试验分析发现,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脱水效果要优于无机材料。在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非离子型PAM三类材料对废泥浆的絮凝脱水效果中,阳离子型PAM的絮凝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锡林浩特—阿鲁科尔沁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以暗色泥岩、板岩为主.借助油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干酪根类型、干酪根C同位素等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本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TOC含量主要分布于0.6%~0.8%之间;分层统计显示,烃源岩TOC大于0.4%的地层厚度为1827m,TOC大于1.0%的优质烃源岩地层统计厚度为469.7m.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样品R.大部分高于2.0%,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评价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必鲁特(BL)、翟家沟官地(GD)剖面,认为本区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域,具备生产高熟天然气、凝析气和非常规能源页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为客观评价湘中地区石炭系测水组含煤岩系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从黑色泥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生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湘中石炭系测水组黑色泥页岩厚度较大,平均在40m以上,明显受构造和沉积环境控制;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基本上在1%左右,涟源凹陷相对最高,其次是邵阳凹陷,最低的是零陵凹陷,主要受沉积环境、水体深度等因素控制;黑色泥页岩干酪根类型属Ⅱ型,镜质组反射率为1.33%~2.55%,平均2.18%,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均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997.
河南省把豫东和豫东南地区巨厚覆盖层下找煤列入“十二五”重点勘查项目。由于巨厚覆盖层大部分厚度在600m以上,钻孔深度均超过1200m,采用常规绳索取心工艺必须下护壁管,施工中对泥浆性能要求苛刻,管材和泥浆成本较高;同时深孔施工常规钻具强度低,断钻、脱扣事故率高,孔内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传统的提钻取心工法钻探效率低,职工劳动强度大。鉴于以上问题,研制高强度绳索取心用的钻杆、钻铤、取心器和钻头等钻具,并制定了不同地层和取心条件的冲洗液配方和钻进规程参数。应用表明,高强度绳索取心工艺具有取心率和台月效率高,钻具安全,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基本解决了在巨厚覆盖层施工不下护壁套管,普通性能的泥浆就能满足施工要求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构造较复杂,二叠系泥页岩层系厚度较大,其中龙潭组暗色泥页岩厚度占该组的3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大于1.00%,镜质组反射率(Ro)多为1.2%~2.5%;埋藏深度适中,微裂隙发育,盖层发育较好。采用类比法初步估算本区二叠系页岩气资源量为0.86×10^12~4.31×10^12m3,资源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山东商河地区地热井钻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河县地热井资源丰富,蕴藏量巨大,其热储含水层主要为新近系馆陶组以及古近系的东营组。通过区内施工的4个地热井的钻效分析,认为:①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的4#地热井施工工期明显优于其他3口采用柴油机作动力的;②本区构造较简单,断层稀少,分阶段使用PDC钻头可以将施工工期大大缩短;③泥浆泵的泵量达到或接近钻孔的环空最低上返速度时,可有效携带岩屑,建议泥浆岩屑上返速度不低于0.5m/s;④使用Ф127mm钻杆代替Ф89mm钻杆,可使钻杆的抗扭强度增加,保证施工的安全;⑤地面使用泥浆罐配备除泥器间断性除泥,保证泥浆液面高于泥浆泵阀室,泥浆靠自重流入泥浆泵阀室内,降低了泥浆泵从循环沉淀池抽吸功耗与节省吸人阀磨损。对比结果可为该区进行地热井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Directional drilling requires the use of drilling mud to stabilize the borehole and return cuttings to the ground surface. High mud pressure can result in mud loss, ground heave, damage to buried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serious problems as a result of either hydrofracture or blowout of the soil surrounding the borehole. First, past research on two ground failure mechanisms is reviewed. A new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estimate maximum mud pressure using a cavity expansion solution, where the non-uni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t rest (K 0) is explicitly considered. Finite-element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approach provides effective estimates of the extent of the plastic zone around the borehole under different geostatic stress conditions. Control of mud pressures to prevent the zone of shear failure extending more than halfway to the ground surface produces a reserve capacity of 20–30% against blowout. An examination of hydrofracture versus blowout indicates that blowout is the most likely mode of mud loss in normally and lightly overconsolidated clays. Hydrofracture is the expected cause of mud loss in heavily overconsolidated clays when the coefficient of lateral earth pressure exceeds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